查看原文
其他

《相信》8-只要活着,就会有希望

一本好书一种人生,10天陪你一段旅程。


本期“10天陪你读本书”,为您带来蔡磊的作品——《相信》。


昨天,我们说到了团队成员因为看不到希望离职,同时,妻子为了全力支持蔡磊的事业,推动渐冻症的发展,做出了痛苦的决定。


到底什么是希望,蔡磊如何重新定义?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! 




生死一念之间


2021年冬天的一个晚上,临近11点,蔡磊的手机和门铃同时响起。


电话接通后,是一位病友的父亲程叔打来的,他们就住在隔壁小区。妻子打开门,程叔已经在门外站着了,一双眼睛通红。


一进门就冲着蔡磊喊道:“蔡总,你快去我家,我儿子不行了。”


程叔的儿子小程才39岁,年轻有为,一年前在打球的时候,突然腿一软倒了下去,刚住进医院的时候还能慢慢走。


但病情发展得很快,仅仅五六个月的时间,上下肢基本丧失了运动功能,完全不能动弹,发病十个月后,瘫痪在床,需要依靠无创呼吸机维持。


蔡磊前几天去看小程时还很稳定,怎么会突然危重了?妻子给蔡磊穿上羽绒服,鞋都没有换,口罩也顾不上戴,就跟着程叔往外走,边走边听他说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

原来,在蔡磊看望的那个下午开始,小程的血氧饱和度就一直往下掉,数次跌到百分之六七十。健康人的血氧饱和度在95%至100%,低于70%就会有生命危险。


小程的情况说明他的呼吸衰竭加重,只能采取气切,否则可能窒息而死,但小程死活不同意。


气切,就是在喉咙上开一个口,插入管子,通过呼吸机来辅助通气。这将意味着患者不能吃饭、不能说话,24小时依靠呼吸机,彻底丧失了行动自由。


渐冻症患者群体的共识是气切基本就等于是最后一步了,所以都会撑着能不切就不切。


尤其是对于小程而言,这比杀了他还难受。原来意气风发的他,现在每天醒来两眼发直地盯着天花板,公司、家里的事情不闻不问。从商业精英一下子变成失去自理能力的人,心理上完全不能接受,深深陷入抑郁情绪中。


在此前,小程就表示过绝对不气切,如果到这一步让他直接死掉。小程的妻子了解丈夫的脾气,不忍心看他这么痛苦,如果丈夫坚持不气切,表示尊重他的选择。


但是,程叔无法接受儿子就这样死去,所以找蔡磊帮忙,一定要说服他。等蔡磊进了房间后,冲到床边,对着小程低吼道:“小程你干什么,必须气切,不要耽误时间!”


呼吸面罩下的小程微睁着眼,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,断断续续说道:“蔡总,让我死了吧,气切就不能说话了......”还没说完,他就开始大口喘气。


蔡磊安慰他先保住命,活着就能等到药,不气切什么都没有了,着急之余,蔡磊情不自禁地哭了。小程看到后明显安静了三秒钟,他知道蔡磊得病以来没哭过,这次竟然哭着请他不要放弃生命。


最后,小程表示听蔡磊的,程叔和小程的妻子一边抹着眼泪,一边招呼护工马上收拾去医院。


这样兵荒马乱的夜晚,几乎每个患者家庭都会经历,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。有些病友本来病情很稳定,甚至还能正常走路,也没上呼吸机,但因为一口痰卡住喘不上来气,来不及抢救就去世了,前后不到一两个小时。


那天半夜,小程的妻子发来信息,告知蔡磊幸亏让小程来医院,到医院才发现已经肺部感染了,医生说再晚个一两天就会有生命危险,感谢他又救了小程一命。


这个“又”指的是蔡磊正在推动一条针对单基因的药物管线,渐冻症不到10%是基因致病的,其他都是散发的,而小程正好属于那“不到10%”,而且是最典型的基因突变致病型。


从原理上讲,只要将突变的基因沉默或修改,渐冻症的症状就会有所缓解,甚至完全恢复。推动这款药物虽然对蔡磊的病情作用不大,但有希望治好包括小程在内的小部分病友。



把不可能变成可能         



很多人都曾问过蔡磊这样一个问题:面对这个世界第一绝症,大多数人会感到绝望,只有极少数人会与疾病抗争,渴望绝处逢生,但几乎没有人像他这样,想去做一些可能改变世界的事情,他的决心和勇气从何而来?


对此,蔡磊的回答是:“源于一种使命感。”除了责任感的驱使,他敢去挑战这个病,挑战别人眼中的“不可能”,敢于打破规则,和他在互联网10年的从业经历分不开。


2012年,蔡磊刚加入京东几个月,就接到了公司的任务,开发电子发票。


那时,他的第一反应是电子发票这事不可能,但是互联网的基因就是相信没有不可能,相信任何之前做不到的事情,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,都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去实现、去创造。


确定了方向后,蔡磊觉得硬着头皮也要上,先是争取到了政策支持,而后在2013年5月,公司内部发起成立电子发票虚拟项目小组。


那时,也有一家大型零售公司在推动电子发票,投入巨大,且已经开发了九个月时间,为了成为先行者,蔡磊咬牙将京东电子发票上线时间定在了6月27日。


之前,他带着团队开始了疯狂地工作,一个多月的时间里,他记不清熬了多少夜,印象里都是跟团队同事夜以继日地奋战。终于在6月27日,上线了内地第一张电子发票。


除此之外,他们还开出了第一张电商平台电子营业执照,促进多个领域电子合同、电子印章全生态服务建设,推动了统一的电子印章标准。


这些经历都让蔡磊树立起“挑战不可能”的信心,过去10多年里,这个信心几乎刻进了他的DNA,成为一种本能,也正是这种本能,让他在面对渐冻症这个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时,没有被那些“不可能”所干扰。


当医生告诉他医院之间的患者数据不可能打通时,他就用最原始的方法,一个人一个人联络,搭建起全球最大的渐冻症患者大数据平台。


当无数失败案例告诉他渐冻症药物研发根本是天方夜谭时,他就把关注点放在了穷尽全世界近几十年的最新的科学突破上,去探寻与渐冻症治疗相结合的一切线索与机会。


当所有人都说药物从基础研究到应用于患者身上起码要十年以上时,他努力把资金、实验室、药企、医院、患者都链接起来,将十年缩短为一年,甚至三个月。


当科学家纷纷表示,渐冻症并非自己的研究领域时,他就多次拜会,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合作的机会。


一年多来,经过各环节创新性的突破,2023年春天,针对单基因渐冻症患者的新药将计划上临床,这意味着这一类型的渐冻症患者,将有可能看到生的希望。


一位资深的神经系统科学家说:“蔡磊把渐冻症药物研发的时间,向前推动了至少10年。”


【结语】


今天,我们说到蔡磊说服病友气切,给予他生存下去的勇气。同时,蔡磊依然在努力,把不可能变成可能。


为了攻克渐冻症,你知道蔡磊还做了什么决定吗?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! 


【今日话题】


在绝症面前,你觉得应该坚强地活下去,还是缴械投降呢?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想法!


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,别忘了分享到朋友圈或留言,10天陪你读本书,每天打卡,不见不散!


以上来源:十点课堂APP,以上内容仅学习使用,不做任何商业用途,若不允许使用会立刻删除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天天听本书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